1. 你工作的机房规模有多大?

我曾经负责的机房规模不算小,主要是一个中型的数据中心,大约有50个机柜,里面包含了将近200台服务器。机房的空间规划、温控管理和电源备份系统都非常完善,日常维护中,我们需要确保这些服务器都在最佳状态下运行。

2. 都见过哪些服务器机型?

在工作中,我接触过不少服务器机型,像是戴尔的PowerEdge系列、惠普的ProLiant系列,还有超微的高密度服务器。我们也使用了不少浪潮和联想的机型,甚至还管理过一些刀片服务器,这些设备的管理让我对各种硬件架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。

3. 平常工作内容简单说一下。

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服务器的定期巡检、硬件维护和故障排查。每周我们都会检查硬件运行状态,处理可能出现的告警信息,比如硬盘故障、内存错误等。除此之外,还要定期更新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,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。

4. 换硬件时都换了哪些硬件?

换硬件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我更换过硬盘、内存条、CPU,还有风扇和电源模块。记得有一次,我们的一个服务器阵列硬盘开始出现I/O错误,我按照流程迅速更换了故障硬盘,并在RAID控制器中重建了数据,整个过程非常顺利,数据也没有丢失。

5. 换硬盘的操作流程

更换硬盘的流程比较规范。首先是备份数据,确保数据安全,然后关机断电,拆开机箱,取出故障硬盘并插入新的硬盘。安装完成后,再开机进入系统,配置新硬盘,进行分区和格式化,最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。

6. 怎么排查内存故障,进BIOS哪里看内存容量?BIOS主菜单在哪?还有其他方法吗?

排查内存故障,我通常会先使用内存测试工具如Memtest86+进行检测。如果发现错误,我会进入BIOS,在“Memory Information”中查看内存容量和状态,BIOS主菜单一般在启动时按下Del或F2进入。除了在BIOS中查看,我还会通过操作系统的日志文件(比如Linux的dmesg)检查内存相关的错误信息。

7. 在BIOS中都能进行哪些操作?

在BIOS中可以进行的操作非常多,比如硬件配置、设置启动顺序、调整CPU频率、内存时序等。我还会通过BIOS进行安全设置,比如设置管理员密码,防止未经授权的系统更改。

8. BIOS有哪些启动项?

BIOS启动项通常包括硬盘、光驱、U盘和网络启动(PXE)。有时候我们也会配置其他启动设备,比如通过特殊的SAS或RAID卡启动。

9. UEFI有几种模式?都是什么?

UEFI通常有两种模式:UEFI模式和Legacy BIOS模式。UEFI模式支持GPT分区表,启动速度更快,更适合现代操作系统;Legacy模式是传统的BIOS兼容模式,支持MBR分区表,适合一些较老的系统。

10. 装过系统没?装系统的流程。

装过很多次系统,流程也非常熟悉。通常先准备好启动介质,比如一个带有操作系统安装镜像的U盘。接着进入BIOS/UEFI设置启动顺序,然后引导进入安装介质,开始分区、格式化硬盘,进行系统安装。最后进行网络配置、用户设置和软件安装,确保系统能正常运行。

11. 都配过什么系统的IP?

我配过Windows Server和多种Linux系统的IP,比如Ubuntu、CentOS、Debian等。在设置过程中,我通常会根据网络规划分配静态IP地址,并配置子网掩码和网关,确保服务器能够正常接入网络。

12. 网卡配置文件的位置

在Linux系统中,网卡配置文件的位置通常在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下(对于Red Hat/CentOS),或者/etc/network/interfaces(对于Debian/Ubuntu)。

13. IP设置有几种模式?怎么配置临时IP?

IP设置有两种主要模式:静态IP和动态IP(DHCP)。如果需要配置临时IP,在Linux系统中,我会使用ip addr add命令来添加一个临时IP,并通过ip route add default设置默认路由。

14. 有没有做过BMC?

有做过BMC相关的工作。BMC可以帮助我们远程管理服务器,特别是在硬件故障时非常有用。通过BMC,我可以远程控制服务器的电源,查看硬件状态,还可以使用虚拟媒体功能来远程安装操作系统。

15. 你对Linux系统命令掌握程度如何?

对Linux系统命令我非常熟悉,平时会经常使用lscdgrep等基本命令来管理文件系统,也会用ifconfigip配置网络。遇到复杂的任务时,还会编写脚本来自动化一些日常操作,比如批量修改配置文件或定期备份数据。

16. Bond的四种模式都是什么?

Bonding有几种常见的模式:

  1. balance-rr(模式0):数据包轮询分发,适合负载均衡。
  2. active-backup(模式1):主备模式,故障切换时使用备用链接。
  3. balance-xor(模式2):基于哈希算法分配流量,适用于链路聚合。
  4. 802.3ad(模式4):LACP模式,支持动态链路聚合。

17. 重启网络的命令

重启网络服务,在Linux中我会使用以下命令:

复制代码
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

或者在Debian/Ubuntu上使用:

复制代码
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ing

18. GPU是啥?

GPU是图形处理单元,主要用于图形渲染,但在服务器中也常用于并行计算任务,特别是在AI和机器学习领域。

19. 有没有进行过压测?

做过一些压测,比如使用工具模拟大量请求,来测试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和响应时间。这帮助我们在系统上线前发现潜在的性能瓶颈,做出相应的优化。

20. 英伟达显卡 nvidia-smi 是干嘛用的?

nvidia-smi 是NVIDIA显卡管理工具,常用于监控GPU的运行状态,包括温度、利用率、内存使用情况等。它也能进行一些高级配置,比如设置功耗模式或者限制GPU的功率。

21. PXE的操作流程

PXE(预启动执行环境)操作流程通常包括:

  1. 启动客户端时选择网络启动。
  2. 通过DHCP获取IP地址和引导文件位置。
  3. 从TFTP服务器下载引导文件。
  4. 加载操作系统安装程序并开始安装。

22. CPU安装要注意什么

安装CPU时,需要注意对准针脚,确保方向正确。安装散热器时,要均匀涂抹导热硅脂,并保证散热器紧密接触CPU表面,以避免过热。

23. 服务器与网关两端互不相同,你有什么排查思路?

如果服务器和网关无法互相通信,我会先检查网络连接,确认网线和交换机是否正常工作。接着我会检查IP配置、子网掩码和路由表,确保设置正确。然后我会使用ping和traceroute工具测试网络连通性,并检查防火墙配置,排除阻塞问题。

24. 服务器重启过程中你都遇到了什么问题?

重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包括启动设备丢失、RAID阵列重建失败或者系统崩溃等。记得有一次,服务器在重启时卡在BIOS界面,经过检查发现是硬盘顺序被意外更改了,恢复顺序后问题解决了。